有一句話是這麼說:10個有錢人12個都跟房地產有關!另外兩個是被有錢人拉進來一起投資房地產。這句話現在看來完全符合現況!
我們在上一章有錢人看到的是錢幣的另一面(一)時提過有錢人之所以看到錢幣的另一面是做兩件事。1.槓桿。
2.他讓錢為他工作。
那房地產是否符合以上兩項要件?答案是當然的!不然為什麼任何一個行業的有錢人最後都跟房地產有關呢?
不過我要先說明,我跟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-羅伯特.清崎以及其他有錢人一樣喜歡房地產,然而我卻不是這方面的專家,所以這邊的分享我將以我角度來談談為什麼房地產符合1.槓桿。2.讓錢為我們工作。這兩件有錢人必做的事。至於如何有效投資房地產獲利的策略,請大家多去看書及參加相關研討會。
首先談槓桿,基本上我們從一個很簡單的舉例就可以驗證這件事。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這輩子買過什麼東西,你只要付0%到30%不等的頭期款就可以買到,然後剩下的尾款銀行幫你先出,你分20-30年還它就可以,而且利息不到3%?
答案就是:房地產!
為什麼銀行願意這麼做?因為房子是具有保值跟增值空間的實體資產。不然你看看銀行是否會借錢給你玩股票?房子看的到摸得到而且沒意外都至少能保值,同時錢大部分是銀行出的,所以銀行擁有房子實質所有權,在你尚未把貸款還完時。所以銀行等於把錢拿出放在一個安全增值的地方同時還有利息賺,銀行愛死了。
那對於投資者的好處是什麼?不然幹嘛有錢人趨之若鶩。有幾個面向:
1.拿銀行的錢賺錢
2.增值
3.創造現金流
4.抵稅
那怎麼說?
1.我買一個東西價值$100塊,我可能用30塊或著是0塊我就可以買到。而銀行幫我出了70-100塊,利息只有不到$3塊。更別說這個東西以後還可能會增值變$200元。這不是拿銀行的錢賺錢嗎?
2.增值:古人說的好:物以稀為貴!任何國家在土地不可能增加的情況下,地只會越來越少,尤其在人口集中的地區更為明顯,人越來越多而地就這麼多,那當然就物以稀為貴,然後人依舊這麼多,地不夠或買不起,那自然土地的開發就會向外延伸。然而不管如何最後地就這麼多,總有開發完的時候。而人就慢慢的從中心向外買屋慢慢推高價格。畢竟任何商業行為不外乎是供需的遊戲。不過,不過房地產投資的老建議:地段、地段、地段在某些地區還是很中肯的建議。所以長遠來看只要供需平衡,房子是最棒的增值工具
3.創造現金流:這部分有兩個面向,因為對銀行而言借錢給你買房子你付利息給銀行,它一定有現金流進口袋,所以房子對銀行是資產。
然而,對你而言除非你是租給別人賺取租金,那你的房子才有創造現金流進你口袋這時它才是資產。如圖:
然而如果房子你自己住那你是用薪水繳錢給銀行,你只有花錢出去卻沒有賺到錢進你口袋(還不包括房子的稅金跟保險等支出),那就沒有創造現金流。這時房子就是負債。意思如下圖:
很多人說那這樣富爸爸是鼓勵大家都不要買房子囉?不是這樣的。有錢人是用資產創造的現金流買房子,而窮人用自己的工資收入買房子。所以要學有錢人就請先將工資收入用來大量建立資產創造現金流,再買房子自住。
4.抵稅:房子有折舊跟在某些條件下延遲繳稅的好處。細節可上政府網站看公告。
而以上這些事情其實也已實現讓錢為我們工作這件事了。所以為什麼羅伯特.清崎認為要有錢第二件事就是投資房地產。
下一章我將和大家分享要有錢的第三件事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