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

現今新聞媒體就結構來說是殺童案的主要肇事者。



 這兩天大家幾乎都在關注小朋友遭殺害的新聞。討論的多數圍繞在這兇嫌該死或廢死。
然而,他死或不死都只是事後處理的結果了,因為小朋友的命已經沒了。
我在這想抒發的不是這人該不該死,雖然我認為他該死。

我想談談的是新聞媒體對於這些社會殺人、虐童事件必須負起非常非常大的肇事責任!
一個殺害兒童的事件出來,媒體新聞就24小時大肆宣揚討論,說好聽叫喚起社會意識,實在點就是搏收視率。而這種令人悲傷的新聞不斷重播,除了讓正常人難過擔心外,最糟最糟的就是喚起了一些精神有疾病、或憤世嫉俗者學習模仿、起而效尤!接著又造就更多殺人虐童事件的發生,然後新聞又在重複大量報導…………………..所以這個模仿鄭捷,那個模仿誰誰誰………..不就這樣來的?

這就是系統思考裡面的系統增強回路。越求表面症狀的解決,越造成問題本身不斷加強。
所以殺人虐童這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,根本不是及時報導這新聞然後24小時放送,希望喚起人們意識。這根本不會解決問題,只會增加問題。

因為,人的潛意識是一種無法拒絕大量重複的訊息的海綿。你大量重複什麼?潛意識就吸收什麼。
所以,你整天給任何一個人潛意識殺人虐童訊息它就種下殺人虐童種子,差別只在正常人可以用表意識篩選善惡行為,精神有疾病者卻沒有這篩選能力。

所以,對於這些事新聞媒體的根本解在於:『減少殺人虐童等亂象新聞的傳播,增加良善的公益事件或具學習性的議題。』

潛意識減少吸收了負面訊息,吸收的都是正面具學習力的資訊,那麼正常人可以加強良善對社會有益的行為。而精神有疾病者可以減少學習殺人起而效尤的機會。

一開始這樣做,效果有限,收視或許會降低,會有些時間滯延,然而一段時間後善意識的種子不斷深入人心,人們開始覺得舒服,而社會負面事件也會越來越少,最後新聞內容90%不必再報這些負面新聞,帶給觀眾的都是『希望』跟『善行』的發起。最後,大家享受看這樣的新聞,收視率又節節飆升。新聞媒體就會重複播放這些正面新聞。

這不是中國老祖宗說的:『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!』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